Search

【《刺蝟登門拜訪》出版的長長感謝】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週六就是敦南夜講堂了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《刺蝟登門拜訪》出版的長長感謝】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週六就是敦南夜講堂了,準備著講座上想談的話題,想起這幾天的台北總在下雨,正與兩年前的夜講堂一樣。似乎無間斷的時間內,許多人已經離開又歸來,或者新的一群人正準備啟程。追溯到這部作品的源頭,有很多感謝的話該要先行訴說。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在開始創作以來,我不斷體會到「發表」不必然是「寫作」的前提。然而「發表」是關係開始產生的契機,在人潮的流動之間,有時書寫者本身才是那「等待解釋」的人。而我往往是期待與誰產生共鳴或擦撞的。意圖與他者產生連結的文字,在真正將文字交付出去之時,才真正開始產生意義。因此在今日之後,這本書的故事才正開始延伸。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我想自己是非常幸運的,陪伴「刺蝟登門拜訪」出版的,或是自己所敬重並且熟識的老師們、或是啟發這次創作旅程的作家們。
李進文總編及唐捐老師,是從高中書寫「裙長未及膝」時,願意將我帶向更大讀者群的兩位恩師。李總編是沈穩而令人安心的,書寫散文時我常想他寫詩的心情,以及見證過廣大世界後常保的謙遜。而捐師在我的大ㄧ課堂上是最給予刺激的,在幾乎呈現停滯的撞牆期間,寫作課作業往往是刺激我寫下去的訊號。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寫作中心的衍南主任,總是不斷透過機會的扔職打醒我的消極退縮。世界是很大的,而寫作並不是個人的事。從高二的華文作家論壇至兩年前的兩岸作家交流,我不斷在衍南主任安排的這些活動中。「刺蝟登門拜訪」這本書中風格與題材的成形,在杭州的交流行之後才開始有了眉角。啟發及與我相談寫作的達陽、繁齊、段戎,或許厚臉皮地說是亦師亦友的關係,在他們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無法表達的思緒,也在他們的口述中反思自己至今的寫作盲點。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另外也有寫下「台北女生」的許菁芳老師,是誘發這部作品創作的一大刺激。作為讀者,那些書寫同一場景、同一時空的文字總是最最吸引我的。透過誰的眼鏡、去想像誰的世界,許菁芳老師所寫下的台北,與我身處台北時所感受的不適,促使我在更新「裙長未及膝」裡的城市場景時,嘗試選擇走不同的巷弄、感受不同的視角。是有這些老師前輩們的文字,使得我們在文字與文字的間隙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。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除了所舉幾位老師們之外,還有太多必須感謝的人,持續守護著我的寫作與生活。這幾天也陸續接到許多熟識讀者、寫作夥伴們收到書本的訊息,心情是既緊張也感謝的。也期待這週開始,能在講座上見到久違的面孔們,有了新的能夠交換的話題,也好奇你們將與「刺蝟登門拜訪」產生怎樣的連結。我想說:在高中時書寫的「裙長未及膝」中,我想練習的是「定義轉瞬即逝的時間」,而在邁向成年、逐漸長大後,製作「刺蝟登門拜訪」,我想嘗試的是「向越來越漫長的時間提問」。在發出這些訊號之後,期待著你們在怎樣的時機聚集到這裡,交換彼此怎樣的答案。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我想感謝的話永遠說不完,在見面之前,也有許多必須要完成的準備,只想說,很期待能在週六的晚上看到你們,首先是台北的各位,我們在7/13晚上的敦南夜講堂見!最近有偷偷在準備一些後續的活動,這幾天有收到書的讀者們,也期待跟我分享實書照片、也想知道你們對內文的感想呢~
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
#刺蝟登門拜訪 #悦知文化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春天的故事,豈能留待秋後再寫? 年少的時間是不是也像貓,在日落卸妝?
View all posts